《老子·第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编辑:文言文之家 时间:2020-01-05 11:04:53

【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①肖:相似、像。 ②“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一句:陈鼓应说:“本章谈‘慈’,这一段和下文的意义毫不相应,显然是他章错简。严灵峰认为可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严说可供参考。”(《老子注译及评介》) ③宝:保。帛书乙本均作“��”,“��”古通“宝”,故河上公本、傅奕本均作“宝”。上“宝”字作名词,下“宝”字作动词。 ④慈:慈心。 ⑤俭:节俭、啬俭。 ⑥慈故能勇:蒋锡昌说:“是‘勇’谓勇于谦退,勇于防御,非谓勇于争夺,勇于侵略。‘慈故能勇’言圣人抱有慈心,然后士兵能有防御之勇也。”(《老子校诂》) ⑦广:宽广。俭故能广:王弼说:“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 ⑧器:万物。 ⑨天:天道。

〔赏析〕 本章老子举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认为使用这三宝于社会诸领域就能取得胜利,反之不使用这三宝就会导致失败。

这三宝,徐梵澄《老子臆解》的解释是:“慈,爱也。俭,约也。不敢为天下先,无争也。——此三者皆说人与社会之关系。”“不为先,则不争。不争则不急剧,盖从容而善为者。以是有成,所谓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者。故终于为长。俭,谓不放侈,不放侈而恒约,则财用足,财用足则人多附之,故广。慈,谓仁惠加于人。此大地间之正道,坦坦然可行者也。履此正道,又何畏何惧而不勇?人将爱之。物且与之。善将兵者,爱其士卒如子弟,故称子弟兵。子弟兵者,爱其将帅如父兄,则上下揖睦。师于是乎大和。由是‘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但又因为老子之“道”谓“大”,所以这三宝运用的领域也是相当广宽的。如被理解为“不争”而后“能成器长”的“不敢为天下先”,在曾国藩那里就被理解为“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他在《致沅弟》家书中说道:“天下大名,吝之惜之,千磨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信多危悚儆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家书》)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这样,“不敢为天下先”就成了曾国藩的保命手段。

同样,对于“俭”,不仅只在用财当俭,一切事情均可用“俭”,“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还有“慈”,不仅是仁慈加于人,不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仁爱加于兵,使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同样可以“慈心”于一切物,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就是要“慈心”于胸中,使“慈祥”、“平和”之气充盈其中。

总之,这三宝放之四海而皆准,只看人们用还是不用。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三宝”,反过来进一步证实老子之“道”的“大”、“广”、“深”、“远”。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