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21-08-12 15:08:00 编辑:何晨文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阅读理解题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

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

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阅读理解答案

1、A。

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

②深重的忧国之情。“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于排遣。

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

以上内容“《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供大家参考。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孤雁》阅读理解答案

    《孤雁》阅读理解题 《孤雁》 高启 衡阳①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②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 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鹥③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

  •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① 刘长卿 又过梅岭 ② 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

  • 过香积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

  • 《送国子张主簿》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国子张主簿 [唐]包融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