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文言文翻译|注释

编辑:文言文之家 时间:2020.05.13 17:32:14

古文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6)必:一定。
(7)然而:这样却。
(8)是:这。
(9)城:城墙。池:护城河。
(10)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硬锐利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锐利,这里意思延伸为武力。
(15)寡助之至:得到的帮助少到了极点
(16)亲戚:身边的人。
(17)畔:通“叛”,背叛。
(18)顺:归顺,服从。
(19)以:凭借,靠。
(2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故:所以。
(21)失道:不实施“仁政”。

作品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包围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身边的人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古文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
(8)任:责任,使命。
(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痛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
(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
(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
(28)敌国外患:指敌对国家的外来忧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34)忍:使......坚强。

参考翻译

(教参版)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性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们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

人经常在犯过错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犯错误时)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为;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倍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会使人败亡。”

(考试要求版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衰亡。

知识汇总

一词多义

①之:的 。例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指城郭。例句:环而攻之
②而: 表承接。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接.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拂:违背。例句:行拂乱其所为
通“弼”,辅弼。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于:介词,在。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从。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给。例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í)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元明时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仁政”、“王道”、“性善论”、“民贵君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由孟轲及他的弟子所著,记录了孟子的思想与言行,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相关文章

  •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及翻译赏析

    【孟子见梁襄王文言文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原文】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原文】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 文言文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一起来看看。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五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五节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孟子说:行为着却不显明,调节了而没有察觉,终身都按着这个去做而不知...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一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一节 【原文】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译文】 孟子说:再加上韩魏之家的名誉地位和财富,如果自视还谦虚,不自满,就远远地超过一...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