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作诗

发布时间:2019-12-02 03:01:54 编辑:文言文之家

  《李贺作诗》讲述了唐代诗人李贺李作诗的习惯及其的诗歌才华,表达对李贺的赞美。

文言文

  版本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②就③如素构④,自名曰《高轩过》⑤,二人大惊,自是⑥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⑧,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⑨程课⑩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⑾如此。过亦不甚省⑿。母使婢女探囊中,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⒀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版本二

  李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翻译

  版本一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李贺拜访他们时,(他们)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他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他人牵强附和旧章法一样。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中。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版本二

  李贺长得纤细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读书很努力,写文章速度很快。每天早上出门,与朋友们一同游玩的时候,李贺不会先拟好题目再来作诗,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牵强附和古人的诗作,也不会被格式所限制。常常带着小书童,骑着瘦驴儿,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书囊就出门了,遇到有灵感了,就马上记下来,放在书囊里,等晚上回去的时候,老夫人让婢女去查看书囊,发现李贺写了很多。老夫人就感慨说:"这孩子非得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准备好油灯和食物后,李贺便让婢女拿来书囊里的诗稿,研好墨叠好纸,把诗补充完之后,就放入另一个书囊中。

注释

  (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3)就:完成。

  (4)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5)《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6)自是:从此。

  (7)旦:早上。

  (8)从小奚奴:带着小奴仆。奚奴:童仆,奴仆。

  (9)牵合:牵强符合。

  (10)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11)率:一概、一律、全部。

  (12)省:反省。

  (13)呕:吐。

启示

  要想下笔如有神,就应多积累,好的东西在头脑中随时可以拿出。经常思考,勤于写作,把它当做快乐的事。要注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不可能有好的创作。

  李贺对作诗的认真态度,启示我们,像李贺这样有天赋的人仍然非常努力刻苦,何况这些寻常之人呢?而他作诗的方式也极其有教育意义,可以说李贺诗歌方面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水平也是一步步提高的。如今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写作要积累好词好句,其实就是李贺作诗这一方法的延续。所以说创作,需要的是坚持多思考多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有进步的。而平日里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到厚积薄发,对于诗歌创作而言,也就是下笔如有神了。

  另外,李贺作诗从不像别人那样先定题目在写诗,他不去牵强附会前人的作品,也不会受传统的格式所限制。正是因为李贺这样作诗的原则,才造就了他后来诗歌自成一风格,以诡谲见长。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

    《唐太宗论止盗》出自《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著。以下是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

  •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汉韩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

  • 张溥与七录斋文言文翻译注释 张溥与七录斋的启示

    《七录斋》是明代江苏太仓人张溥的作品。 【文言文】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

  • 负笈从师文言文翻译 负笈从师的意思

    文言文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③成?或④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⑤,削荆⑥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⑦自照。观书有会意处,...

  • 管庄子刺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管庄子刺虎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④将刺①之。管与止⑤之曰:虎者,戾虫⑥;人者,甘⑦饵也。今⑧两虎争②人而斗③,小者必死,大存必伤。子待⑨伤虎而刺之⑮,则是一举⑬而兼⑩两...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