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注释和启示

发布时间:2020-01-27 01:03:58 编辑:文言文之家

1、文言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

2、翻译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3、注释

  1.既:已经。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3.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4.以:用。

  5.子:古代指你。

  6.斯:这。

  7.知:同“智”。

  8.故:原因

  9.是以:即“以是”,因此。

  10则:就。

  11.是:此,这。

  12.斯役:指服贱役的人。

  13.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孟母教子图

  孟母教子图

  14.中道:半道。

  15.宁:难道。

  16.衣:穿衣,名词作动词。

  17.夫子:丈夫和孩子。

  18.堕:通惰,放松。

  19.虏:奴隶。

  20.旦:早晨。

  21.夕:泛指晚上。

  22.遂:于是

  23道:法则、方法。

4、启示

  孟母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境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要主动地学习,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最新修改时间:2020-04-06 22:11:40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道理启示

    文言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②: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

  • 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示

    【文言文】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 崔昭行赌事文言文翻译|注释|主旨

    文言文 裴佶①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③,阍者④报寿州⑤崔使君⑥候谒⑦。姑父怒...

  • 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顾荣施炙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版本一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

  • 鲁人好钓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鲁人好钓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②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③,其持竿处位④即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翻译】 鲁国有个人...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