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时间:2019-11-05 21:15:37 编辑:文言文之家

文言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小;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

  1.奂(huàn)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2.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3.邑(yì):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然数年恒不一见 :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 数年,许多年。恒,经常。

  5.孙公子禹(yǔ])年 :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

  6.同人:共事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

  7.饮:喝酒。

  8.孤塔耸起: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孤 ,孤零零。耸 ,耸立。

  9.青冥 :青色的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10.相顾 :互相看。

  11.惊疑 :惊奇,疑惑。

  12.念:想。

  13.近中:近处

  14.禅院 :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5.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6.数:几。

  17.碧瓦飞甍(méng):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屋檐。

  18.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9.未几 :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20.高垣睥睨(pì nì):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城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亦称女墙。

  21.连亘(gèn) :接连不断。

  22.居然城郭 :竟然变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内城。郭:外城。城郭:城市。

  23.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若:像。者:的。

  24.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25.坊若者 :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

  26.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7.以:用。

  28.计:计算。

  29.莽莽然 :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广大。

  30.依稀 :隐隐约约。

  31.既而:不久。

  32.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33.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

  34.惟:只有

  35.危楼 :高楼。危,高。

  36.直接:连接。

  37.霄汉 :云霄与天河。

  38.窗扉 :窗户。

  39.皆:都。

  40.洞开 :敞开 ,像洞一样地

  41.层层:一层一层。

  42.愈:越,更。

  43.明:光亮。

  44.至:到。

  45.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

  46.又其:再往。

  47.黯然缥缈 :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

  48.其:它,指“危楼”。

  49.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50.或:有的。

  51.凭 :靠着。

  52.不一状 :形态不一。状,形状。

  53.逾(yú)时 :过了一会儿。

  54.其:代词,他(它)。

  55.舍:房屋。

  56.倏(shū)忽 :突然。

  57.豆:豆粒。

  58.遂 :终于。

  59.闻:听见。

  60.行者:赶路的人。行,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61.人烟市肆 :人家和集市。人烟,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铺。

  62.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世,尘世。

  63.故:所以。

  64.名:称。

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描写的是奂山山市从出现到幻灭的神奇景象,文中生动描绘了其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亦表现了人们从发现它时“相顾惊疑”的心情到全神贯注细观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也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对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 [5]

  行文结构

  此文按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6]

  艺术手法

  悬念起笔

  本文开篇就点明“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引起读者极大兴趣,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可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一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融情入景

  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由粗及细,详略得当

  例如文中写城郭,仅仅是“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的九个字,以虚代实,以略代详,粗线条勾勒了城市的规模和轮廓,对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具体事物,一概不做细描,只以“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我们虽不知其详细,却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那城市是多么的繁荣。紧接着,作者对“危楼”的描述却是实写、细写。作者不仅摹写出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明的结构,并且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动静互变

  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聊斋志异宫梦弼文言文翻译

    原文 柳芳华保定人,财雄。一乡,慷慨好客,座上常百人;急人之急,千金不靳;宾友假贷常不还。惟一客宫梦弼,陕人,生平无所乞请,每至辄经岁,词旨清洒,柳与寝处时最多。柳子名和,...

  • 聊斋志异禽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天津某寺,鹳鸟巢于鸱尾。殿承尘上,藏大蛇如盆,每至鹳雏团翼时,辄出吞食尽。鹳悲鸣数日乃去。如是三年,人料其必不复至,次岁巢如故。约雏长成,即径去,三日始还,入巢哑...

  • 聊斋志异口技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文言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半更...

  • 聊斋志异小棺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天津有舟人某,夜梦一人教之曰:明日有载竹筒赁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某醒不信。既寐复梦,且书、、三字于壁,嘱云:倘渠吝价,当即书此示之。某异之。但不识其...

  • 聊斋志异王司马文言文翻译

    【聊斋志异王司马文言文翻译,聊斋志异王司马注释】文言文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1],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2],阔盈尺,重百钩...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