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祖

时间:2019-11-05 22:27:44 编辑:文言文之家

原文

  罗祖,即墨人也[1]。少贫,总族中应出一丁戍北边[2],即以罗往。罗居边数年,生一子。驻防守备雅厚遇之[3]。会守备迁陕西参将[4],欲携与俱去。罗乃讬妻子于其友李某者,遂西。自此三年不得反。适参将欲致书北塞,罗乃自陈,请以便道省妻子[5]。参将从之。

  罗至家,妻子无恙,良慰。然床下有男子遗舄,心疑之。既而诣李申谢。李致酒殷勤;妻又道李恩义,罗感激不胜。明日,谓妻曰:“我往致主命,暮不能归,勿伺也[6]。”出门跨马去。匿身近处,更定却归[7]。闻妻与李卧语,大怒,破扉。二人惧,膝行乞死。罗抽刃出,已复韬之曰[8]:“我始以汝为人也,今如此,杀之污吾刀耳!与汝约:妻子而受之[9],籍名亦而充之[10],马匹器械具在[11]。我逝矣。”遂去。乡人共闻于官。官笞李, 李以实告。而事无验见,莫可质凭,远近搜罗,则绝匿名迹。官疑其因奸致杀,益械李及妻;逾年,并桎梏以死[12]。乃驿送其子归即墨[13]。

  后石匣营有樵人人山[14],见一道人坐洞中,未尝求食。众以为异,赍粮供之。或有识者,盖即罗也。馈遗满洞,罗终不食,意似厌嚣,以故来者渐寡。积数年,洞外蓬蒿成林。或潜窥之,则坐处不曾少移。又久之,见其 出游山上,就之已杳;往瞰洞中,则衣上尘蒙如故。益奇之。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15],坐化已久[16]。土人为之建庙;每三月间,香楮相属于道[17]。其子往,人皆呼以小罗祖,香税悉归之;今其后人,犹岁一往,收税 金焉。沂水刘宗玉向予言之甚详。予笑曰:“今世诸檀越[18],不求为圣贤[19],但望成佛祖。请遍告之:若要立地成佛,须放下刀子去[20]。”

翻译

  即墨县有个叫罗祖的人,小时候家里贫穷。有一年,恰好他们姓罗的族中摊着要个人去北部边疆当兵,族人决定叫他去。

  罗祖在北疆的好几年里,娶了媳妇,生了个儿子。队伍上的守备官待他很好。不久,守备升了官,要去陕西当参将,打算把罗祖也带了去。他把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一位姓李的朋友照顾着,便跟守备去了陕西。一去就是三年。

  一次,罗祖听说参将想给北疆去一封信,就申请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他,也好借这个机会看望久别的妻子和儿子。参将同意了。

  罗祖到家见妻子很健康,感到很欣慰。可是发现床底下有一双男人的鞋,心想,我三年不在家,哪来的男人鞋?莫非……便和妻子到李姓朋友家,感谢他三年来的照顾。姓李的朋友见他回来,赶紧做菜摆酒,热情地劝他夫妇吃喝;妻子也说三年来姓李的对她照顾多么多么好,简直是个大恩人,罗祖也说了好多感谢的话。第二天,罗祖对妻子说:“我得替参将送信去,晚上回不来,不要等我了。”说完,骑马走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去送信,而在近处找了个地方藏起来,到了夜里二三更的时候又回来了。一进门,听见妻子跟姓李的正在床上睡觉,说些无羞耻的话,他气极了,撞开门进了内室。妻子与姓李的吓坏了,在地上跪着爬到他面前,说:“我们不是人,我们该死!”罗祖把刀抽出来,真想一刀结果了这两个狗男女,但沉思了一下,又把刀插入刀鞘,对姓李的说;“我原来把你当人看待,你既然这样,说明你是个禽兽,杀你反而玷污了我的刀。这样吧,我的妻子和儿子你要,我的兵也由你替我当,马匹和武器都在这里,我走了!”说罢就走了。

  罗祖的乡邻知道了这件事,一齐告到了官府。官府便把姓李的提去,拷问。姓李的全部招供了。但除了李的供词,一没有人证,二没有物证,没有充分的根据给他定刑。派人到处找罗祖,一点影子一点消息也没有。官府便怀疑是姓李的因奸情杀了罗祖,便对姓李的及罗妻施以更重的刑罚。过了一年,这两个男女都死在狱中,官府就把罗祖的儿子送回了他的即墨老家。

  又过了好久,石匣营村有个打柴的人进山,经常看见一个道人坐在一个山洞里,可从来没见他下山化过缘求过吃。消息传来,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他吃什么活着呢?就一齐给他送去吃的。有人认识这个道人不是别人,就是罗祖。送来的吃食都放满了山洞,罗祖始终也没吃一点。看他的意思是讨厌这么多人去看他,渐渐地,就很少有人去了。好几年后,洞外的乱草长得像树那么高了,偶尔有人到洞内看见他仍坐在那里没动地方。又过了好久,有人见他在山上走动,待接近他时,却又没了。再回洞中找他,还在洞中坐着,衣服上往日的尘土都没变样。大家更加奇怪,又过了几天再去看,只见他的鼻梁都塌陷了,这才知道他早已坐着死了。

  乡邻为了纪念他,建了一座罗祖庙。每年三月来烧香的络绎不绝。他的儿子去烧香,人们都喊他小罗祖,香火钱都给了他。至今他的后代还年年去收香火钱呢。

  这个故事是沂水刘宗玉对我讲的,很详细。我笑笑说:“现在出家的和尚道士不想当圣贤,却想成佛祖,请告诉他们,要想立地成佛,得把手中的刀放下。”

注释

  [1]即墨:县名。今属山东省青岛市。

  [2]总族:合族,全族。总,合。一丁:丁壮一人,成年人能任赋役者称“丁”。按明、清以来、十六岁为丁。

  [3]“驻防”句:驻扎边防的守备待他甚厚。守备,清为五品武官,隶属于参将、游击之下。雅,甚。

  [4]参将:清绿营正三品武官,位次于副将,掌理本营军务。

  [5]“请以”句:请求借此顺路看望妻儿。省,探视,看望。

  [6]勿伺:不要等候。

  [7]更定:一更之后。

  [8]韬之:谓将刀收入鞘中。

  [9]而:通“尔”,你。

  [10]籍名:军籍中之姓名。

  [11]马匹械器具在:此据二十四卷抄木,原无“在”字。

  [12]桎梏以死:监押而是死于狱中。桎梏,刑具,手铐脚镣。

  [13]驿送:由驿站转送。驿,此指驿站,掌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自隋迄清,皆属兵部。

  [14]樵人:打柴的人。

  [15]玉柱: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五柱”。玉柱,本作”玉筯”。 佛道两教称人死后下垂的鼻涕,说是成道之征。陶宗仪《辍耕录·噪》:“王(和卿)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余,人皆叹骇。关(汉卿)来吊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

  [16]坐化:佛教称和尚结趺端坐而死为坐化。

  [17]香楮(chǔ楚):香烛、纸锭,均为供神迷信用品。

  [18]檀越:施主。梵语意译。佛教徒称向寺庙及僧侣施舍财物的人为施主。详《画壁》注。

  [19]圣贤: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圣矣”。

  [20]“若要”二句:中国佛教禅宗(南宗)认为人人自心本有佛性,作恶之人,但转念为善,便可成佛。《五灯会元·绍兴府东山觉禅师》:“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颺下屠刀,立地成佛。”颺,抛下。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聊斋志异毛大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1]。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2].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

  • 聊斋志异司文郎白话文翻译 聊斋志异司文郎赏析

    文言文 平阳王平子,赴试北闱,赁居报国寺。寺中有余杭生先在,王以比屋居,投刺焉,生不之答;朝夕遇之多无状。王怒其狂悖,交往遂绝。 一日,有少年游寺中,白服裙帽,望之傀然。近...

  • 聊斋志异夜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有贾客泛于南海。三更时舟中大亮似晓。起视,见一巨物,半身出水上,俨若山岳;目如两日初升,光明四射,大地皆明。骇问舟人,并无知者。共伏瞻之。移时渐缩入水,乃复晦。后至...

  • 聊斋志异汾州狐翻译及注释

    原文 汾州判朱公者[1],居廨多狐[2]。公夜坐,有女子往来灯下。初谓是家 人妇,未遑顾赡[3];及举目,竟不相识,而容光艳绝。心知其狐,而爱好之,遽呼之来。女停履笑曰:厉声加人,谁是...

  • 聊斋志异五通白话文翻译

    原文 南有五通[1],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百计驱遣之;至于江浙五通,民家有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有赵弘者,吴之典商也[2]。妻阎氏,颇风格[3]。一夜,...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