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齐献书赵王

时间:2020-02-08 13:23:03 编辑:文言文之家

  战国策·赵四·为齐献书赵王

  《为齐献书赵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为齐献书赵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知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秦之疆,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翻译

  有人为齐国向赵惠文王呈献书信,说,“鞋下拜见一次君王,能使君王安坐而天下各国致送尊名宝器。可是臣下奇怪大王不试着会见一下臣下,而使臣下处于窘迫境地。这一定是大臣们认为臣下不能做到,所以大王难以召见。认为臣下不能做到没有别的原因,这是右人想要利用大王的兵力,成就他自己的心愿。假如不是这样,那就是结交外国有偏颇之心;假如不是这样,那就是智慧不足,假如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用天下重大的事情恐吓大王,而使大王相信推行他的学说。臣下以齐国名义顺从事奉大王,大王就能灭亡燕国,就能灭亡韩国、魏国,就能进攻秦国,就能孤立秦国。臣下以齐国名义向大王致送尊名,天下谁敢不向大王致送尊名?臣以齐国名义送给大王土地,天下谁敢不送给大王土地?臣下以齐国名义为大王向燕国和韩国、魏国求取尊名,谁敢推辞?臣下的能力,大概目前就可以显现出来了。齐国首先尊重大王,所以天下各国都会尊重大王;没有齐国尊重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轻视大王。秦国如此强大,因为没有齐国帮助的缘故,所以尊重大王,燕国、魏国自以为得不到齐国的帮助,所以重视大王。如今大王如果没有齐国的帮助怎么能不去讨好天下诸侯h因此劝说大王不要齐国帮助的人,不是智力不足,那就是对大王不忠诚的人。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借重大王的兵力成就他自己的心愿;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用天下的重大事情使大王受到轻视,而使大王推行他的主张;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能力低下。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没有齐国帮助的利害关系。”

作品出处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相关阅读】

  • 战国策·魏四·白珪谓新城君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四白珪谓新城君 《白珪谓新城君》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白珪谓新城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 战国策·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文言文翻译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文言文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者屈盖,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甘茂谓秦王曰: 怵于楚而不使魏...

  • 战国策·燕一·苏代谓燕昭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燕一苏代谓燕昭王 《苏代谓燕昭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苏代谓燕昭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 战国策·魏二·苏代为田需说魏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二苏代为田需说魏王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之家 整理的《苏代为田需说魏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

  • 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 《周冣入齐》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之家 整理的《周冣入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周冣入齐,秦...

  • 战国策·宋卫·智伯欲袭卫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宋卫智伯欲袭卫 《智伯欲袭卫》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智伯欲袭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智伯欲...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