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27 10:58:21 编辑:文言文之家
【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处】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意思翻译】城: 洛阳城。句意: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 它随着春风吹遍了整个洛阳城。
【鉴赏1】 春夜里,不知从谁家悄悄地飞来一阵玉笛声,随着春风的吹送传遍了整个洛阳城。春风轻拂的夜里,悄悄传来美妙的玉笛声,这是多么美的情韵! 不过,原诗的玉笛声,却是含有感伤凄凉意味的。每当在夜里听到远处传来动人的乐声时,都会令人不由得想起李白这一句诗“谁家玉笛暗飞声”。
【鉴赏2】在这万籁俱寂的骀荡春夜,是 谁家的玉笛在暗中飞声?这笛声散入到春风里,洒满了洛阳城。“散入 春风满洛城”,既是艺术的夸张,又是通感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笛声 本是声音,诗人却用“散”、“满”二字,把笛声当作看得见、摸得着 的实物去写,极其形象生动地突现了夜的寂静。那悠扬、凄清、婉转的 笛声仿佛举手可得。
   
【全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即河南洛阳,乃唐之东都。②折柳:即《折杨柳》,古横吹曲名。其 曲多言军中辛苦及战争斩获之事。六朝至唐大部为伤别之辞,而尤多怀念征人之作。
【鉴赏导示】
         这首诗,将热爱故乡之情融于闻笛之中,借“折柳”之曲寄托诗人惜别怀远之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中评论说:“‘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谓为恰当。
【赏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东都洛阳春夜闻笛的感受。全诗紧扣“闻”字,由闻笛后产生情感,人物的感情由笛声触发而起。首句写笛声“暗”飞而起。着“暗”字,意味深长: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想让人知道,然而却打动了许多听众。次句是艺术的夸张,而这一夸张不是没有生活依据的,高亢的笛声,在夜深人静之时,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过分的。第三句写诗人细听曲子的感受。“折柳”二字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在古诗中,折柳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词,它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结句,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赏析】
         这首诗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客游洛阳时。
       大量的古典诗歌小巧精致,几句话就写完,因为这些诗歌只是表达一个念头或一瞬间的情感经历,它们不需要更多的载体,本篇就是这样一首诗。诗人在洛阳偶然听到吹笛的曲子,一下动了乡思,提起笔,一挥而就。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生动,如笛声之悠扬柔和。但是,用字的精准也不能忽略。“暗飞声”三个字既切“夜”又合笛声,只有悠扬飘飞的笛声最适合“飞”字;“散入春风”也是妙语,笛声本来高低不定,春风又是吹拂轻柔,两者结合,自然就“散”在春风里四处感染了。《折杨柳》曲是送别的,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听见它便易生思乡之情,就如响和应一样连贯自然,因此下面用“起”字就自见高妙了,而且是非“起”字不能入此诗了,这就是天然去雕饰的明证。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意思翻译、赏析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出自唐代欧阳詹的《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不远人情在,良宵恨...

  •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意思翻译、赏析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出自清代《新秋晚眺》 山中多晚凉,清风厉秋节。 遥瞻四五峰,壁立皆奇绝。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

  •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意思翻译、赏析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出自唐代苏颋的《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

  •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思翻译、赏析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