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1.04 10:41:23 编辑:文言文之家
【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处】唐·王维《鹿柴》。
【译注1】这首五绝是 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幽静的 景色。采用反衬手法,来突现诗的意境。空山万籁俱寂,偶尔传来人语 声; 闻人声,却不见人迹,极言林深树茂。暂时的 “人声”更加突出了 山林长久的空寂。此时一抹余辉射入林中,斑驳的树影落在树下的青苔 上,小片的光影与大片的天边的幽暗形成强烈对比,令人更觉深林的幽 暗。这种以有声反衬空寂,以光亮反衬幽暗的手法,实属诗人妙笔之所 在。
     注: 景,即影,指日光。
【译注2】
返景: 夕阳反照的光。景,同 “影”。句意: 空山里看不到人影,却听到了人声,深林里一缕斜阳射来,返照在青苔之上。写出了山居的幽静,透露了作者的悠闲心情。前二句静中有动,后二句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显得既幽静又有生气。
唐王维《鹿柴》 诗。( 《王右丞集笺注》 一三卷243页)
清张谦宜 《斋诗谈》 卷五: “悟通微妙, 笔足以达之。 ‘不见人’ 之 ‘人’,即主人也,故能见返照青苔。” 俞陛云《诗境浅说》 续编: “前二句已写出山居之幽景。后二句言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采。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
【全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中年之后隐居辋川时的作品,作者融情入景,把眼前的景物与心头的兴致相会合,既描绘了和谐静美的自然景色,又表露了诗人纯净恬淡的情怀。
      首句“空山不见人”,写山林的安谧寂静,空旷的山谷,超然世外,人迹罕至,五个字描画出了一幅静景。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写静中之动,山林中虽然人踪稀少,但隐逸在山中的人却放情谈笑,自得其乐。这里写人而不见人,巧妙地用声音来烘托,造成了诗歌独特的意境。明代的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过:“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若主露而不藏,便浅而薄。”王维写山林美,使人隐匿于山林之中,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做到了藏而不露,含蓄有致。
     第三句“返影入深林”是动景,日落时分,晚霞透过树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山中繁茂的树木与绚烂的晚霞相互辉映,景色是多么迷人!
      第四句“复照青苔上”是静景,傍晚的阳光不仅映照着丛林,连那深林中潮湿土地上生长着的一片片青苔也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全诗寥寥二十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景——动景——动景——静景,相互映衬,活画出了一幅佳妙的“山林夕照图”。
       写景小诗往往得之于诗人一时的兴会,这首诗妙手偶得,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迹。景是实景,情是真情,字句也是信手拈来,不假修饰。所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赞这首诗:“佳处不在言语,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意思翻译、赏析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

  •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出处】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赏析】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全诗】 子夜四时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

  •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出自两汉《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

  •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