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之谓也的句式及意思

发布时间:2024-03-16 08:05:33 编辑:文言文之家

夫子之谓也是什么句式?

  “夫子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式。在这个句子中,“谓”是动词,“夫子”是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谓夫子也”,但在这里将“夫子”提前了,所以称为宾语前置。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子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夫子之谓也的意思是“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夫子之谓也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是孟子,创作于战国时期。《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散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集中反映了孟子安民生、行王道、反霸道的政治主张。

夫子之谓也的之是什么用法?

  在“夫子之谓也”这句话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这个句子中,“谓”是动词,“夫子”是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谓夫子也”,但在这里将“夫子”提前了,所以称为宾语前置。而“之”就是用来标志这种宾语前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宾语前置有哪些常的标志?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指的是在句子中,宾语的位置被提前到动词之前,用以强调宾语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这种句式通常有一定的标志或规律可循,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宾语前置标志。

  1. “之”字提宾

  “之”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用于提升宾语的位置,使句子更加强调宾语。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其中“句读”和“惑”是宾语,前置并用“之”字提宾,强调了不知句读和不解惑的状态。

  2. “是”字提宾

  “是”字同样可以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通过“是”字的提宾作用,使得句子表达更加紧凑和突出。例如:“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其中“何厌”是宾语,前置并用“是”字提宾,强调了晋国没有满足的时候。

  3.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为宾语时,通常会被前置。例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安在”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用来询问沛公的位置。

  4.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为宾语时,也常会被前置。这种用法主要是为了强调否定的对象。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其中“余”是代词作宾语,前置以强调没有被古人欺骗。

  5. 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前置,这通常是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或突出介词的宾语。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其中“乎己”是介词宾语前置,强调了君子要每日反省自己。

  6. 用“唯(wéi)”、“惟”、“何”等词提宾

  “唯”、“惟”、“何”等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来提前宾语,形成宾语前置的结构。这种用法在文献中也很常见,例如:“唯利是图”(《论语·里仁》),其中“利”是宾语,前置并用“唯”字提宾,强调只追求利益。

  总之,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上述的各种标志或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标志,准确理解句子中的宾语和谓语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的含义。

上一篇:不拘于时的句式及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闽ICP备2020022791号